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8-06 10:21:05
南国都市报8月5日讯(记者 赵航 鲁启兰)巨型岸桥挥舞长臂,远控场桥精准穿梭,集装箱货轮有序靠泊——眼前这片繁忙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正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的“最前线”。全岛封关在即,作为海南自贸港“一线”放开的国际门户与“二线”管住的国内枢纽,洋浦港如何实现货物的“秒通关”?记者实地探访,揭开智慧口岸的神秘面纱。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壮观的岸桥作业,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据海南港航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生产操作中心副总经理杜成财介绍,今年4月,伴随码头扩建工程一阶段一期的投产,码头岸线台,年设计通过能力已提升至360万标箱(TEU)。二期工程投产后,码头岸线台,后方远控场桥数量达87台,届时码头的年设计通过能力将达500万标箱(TEU)。
与硬件设施的扩建相匹配的,是港口软件服务的提升,不久前,该港口成功完成国内首单“绿色甲醇”加注、保障智能化“新红专”轮靠泊,锚定“双向双枢纽”目标,不断擦亮国际航运枢纽的名片。
当全球货轮驶抵洋浦,如何穿越“一线”与“二线”实现高效流转,在海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通过模拟推演,现场体验了货物“一站式通关”的创新流程。
在假想环境中,一艘外轮将满载货物由一线口岸进入洋浦港,并最终离港销往内地。流程中外轮靠泊前,边检、海事已通过“证件联办”“同场查验”完成信息审核,24小时服务保障船舶即到即入。船舶靠港后,首先通过岸桥搬运货物,境外货物抵达,享受“一线放开”红利——免关税直达保税仓,并在岛内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如该货物需出岛进入内地,则“二线管住”智慧监管环节启动——企业线上申报,海关、安检等部门协同作业,货物在码头内部即可直达查验区,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并最终“一站放行”。
据洋浦海关监管处监管三科科长钟辉镜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后,海关监管范围从“一线”延伸至“二线”,将按照“智慧监管、信用监管、顺势监管、协同共管”的思路,着力打造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海关智慧监管模式,精准平衡“管住”与“放开”,让“一线”通关更便利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二线”监管效率、推动货物贸易更自由更便利,为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贡献海关力量。
封关不是终点,而是更高水平开放的起点。2025年12月18日,当海南全岛正式封关,洋浦港将化身中国对接全球的“超级接口”。世界的货轮在此汇聚,中国的智慧方案在此落地,海南自贸港的速度与效率,将从这秒级通关的实践中,向世界展开一幅开放新图景。